初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时,他还是《故乡》里少年闰土的少爷,而后变成了《三味书屋》的求学少年,变成了《藤野先生》的异国求学的青年,最后变成了《纪念刘和珍君》里的文化战士。自此一直在文化战线的第一线上笔耕不拙,在那个黑暗的时代,他发出呐喊:真正的勇士,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,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。这是怎样的哀痛和幸福者?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,以时间的流驶,来洗涤旧迹,仅使流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。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,又暂得偷住,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。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。
鲁迅生于1881年,卒于1936年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山,后改豫才,“鲁迅”是他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,浙江绍兴人。先后在北京大学、厦门大学、中山大学任教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。毛泽东曾评价:“鲁迅的方向,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。”这是百科上对这位名人的主观评价,那么鲁迅到底是怎样人呢?
这个问题我估计有千百万种答案,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所认为的鲁迅的形象。这么多年以来,评论鲁迅的人不计其数,关于鲁迅的书籍也是汗牛充栋。无论褒贬,各自都有自己的论点和论据。所谓“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”今天,我只是说一说我心目中的鲁迅。
首先我认为先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鲁迅的勤奋,我想不用我细说大家都是很明白的。在鲁迅的散文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》中,鲁迅讲过关于上学迟到的故事,后来他在桌子上刻了个“早”字,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。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。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,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。
很庆幸有了鲁迅这样的人,用鲜血撞击钢铁直至破碎,让这铁屋子透进来了光芒。这样一个明知道英雄没有什么好回报,也不知道自己的牺牲能否换来胜利,更对世界的一切黑暗真相熟之于心的人,依然义无反顾为这片土地上和自己不相关的大众去战斗去牺牲的人。先生曾经说过:“我们从古以来,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……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“正史”,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,这就是中国的脊梁。”我认为鲁迅先生就是那个黑暗时代里的“民族的脊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