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文档:风筝鲁迅.ppt

作者:网络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

风筝鲁迅

草长莺飞二月天,

拂堤杨柳醉春烟。

儿童放学归来早,

忙趁东风放纸鸢。

鲁迅

(1881-1936)本名周树人,浙江绍兴人,伟大的文学家、思想家和革命家。

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。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立志学医,后弃医从文,决心用文学改变国人的精神。

1918年5月,他在《新青年》上,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,揭露了封建“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”,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。接着,鲁迅还发表了《孔乙己》、《故乡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药》等十几篇小说。有小说集: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故事新编》,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,散文诗集《野草》,另有杂文16本,约650多篇。

《野草》散文诗集。收入1924~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,书前有题辞一篇。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。语言俏奇瑰丽,意象玄妙奇美。

题辞:

当我沉默着的时候,我觉得充实;我将开口,同时感到空虚。

野草,根本不深,花叶不美,然而吸取露,吸取水,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,各各夺取它的生存。当生存时,还是将遭践踏,将遭删刈,直至于死亡而朽腐。 但我坦然,欣然。我将大笑,我将歌唱。 我自爱我的野草,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。 地火在地下运行,奔突;熔岩一旦喷出,将烧尽一切野草,以及乔木,于是并且无可朽腐。

整体感知:

1、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?

课文记叙了“我”毁掉了弟弟的风筝,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,准备向弟弟道歉,而弟弟却早已忘却了。

2、风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?

全文的线索

3、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?

4、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?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?

1925年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

精读思考:

1.“我”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?

“对于精神的虐杀”?

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

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,玩具是儿童的天使

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,深深地谴责自己。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,就原谅自己;不因时间久远,就不了了之。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,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。

研讨课文:

1、为什么“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”?

2、“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,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,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”,为什么说春天“久经逝去”?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?

3、3-4段一面写“我”,一面写小兄弟,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?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?

标签: 鲁迅 《狂人日记》 《风筝》 文学改变精神 20年代社会抗争
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