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迅小说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艺术

作者:网络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

2008.09学教育 作 家 研 究文学就是人学。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。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。鲁迅描写人物,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 的 东 西 , 他 刻 画 人 物 力 求 写“ 形 ” 传 “ 神 ”, “ 神 情 毕 肖 ”。古 人 有 “ 作 画 形 易 而 神 难 ” 之说,“神似”是比“形似”更高的艺术追求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:“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 点 , 最 好 是 画 他 的 眼 睛 。”“画眼睛”,是鲁迅深刻、形象化的说法,就是抓住并表现人物性格特征,即描写人物的肖像、动作 、 语 言 和 心 理 活 动 等 等 的“形似”,进而揭示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的“神似”,塑造典型形象。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在的描写。鲁迅写人物不是为写外形而写外形,而是借助于绘“形”而传“神”。他总是用简洁的笔触,寥寥几笔,把人物写活,并力求揭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底蕴。一、“画眼睛”手法,表现人物的灵魂。鲁迅极善于运用十分洗炼的笔 墨 , 通 过 一 双 眼 睛 的 传 神 描写,勾勒出人物的性格、身份和命运。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,有人问他为什么,他说,传神写照,正在这个中。

宋朝的赵希鸽也有类似的见解,他说:“人物鬼神生动之物,全在点睛,睛活则有生意 。” “ 眼 睛 ” 是 心 灵 的 窗 户 。描写人物的眼睛最易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秘密,最易表现人物的灵魂。“传神之难在目”。鲁迅小说中对于“眼睛”的描写几乎随处可见,而笔法灵活变化,刻画真切传神。《明天》中苦难的寡妇单四嫂子,可爱的儿子又被病魔夺去了,她用泪水洗刷着自己无限的哀痛。“眼泪宣告完结了”,她“眼睛张得很大”,“总不信所有的事”。这“张着眼睛”的神态,描绘了这个劳动妇女哀哀无告,难以诉说的孤寂凄凉的心情,表现了她在极度的痛苦中内心的空虚和失望,她幻想着已经发生的事是“梦罢了”。失望的梦幻心理特征,通过“画眼睛”表现出来。《孔乙己》中孔乙己用“很象恳求掌柜,不要再提”的“眼色”,正反映出他恳求别人“不要取笑”时因遭嘲弄内心的复杂可 怜 痛 苦 ; 《 故 乡 》 中 的 宏 儿“睁着大的黑眼睛”是其“痴痴的想”的外在特征表现,而他心理活动却是水生约他到家玩时的情景。闰土是“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,周围都肿得通红”,足见这 个 生 活 在 海 滨 的 农 民 生 活 艰辛;《伤逝》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,却又缺乏社 会 阅 历 , 因 此 , 她 的 眼 睛 里“ 弥 漫 着 稚 气 的 好 奇 的 光 泽 ” ;《药》中的一群茶客,当听到夏瑜说“阿义可怜”的话时,“听着的人的眼光,忽然有些板滞,话也停顿了。

”这“板滞”二字,在 沉 静 中 给 人 以 动 势 的 感 觉 ,“静中显动”,而在动势中显示出“呆板”僵死的神态,“动中有静”。真是入木三分地画出了这群人物愚昧麻木的灵魂 。“在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。眸子不能掩其恶”。在鲁迅笔下《药》中的刽子手的眼光,是“很象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,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”、“眼光正象两把刀”。用形象传神的比喻把一种贪婪、凶狠的可憎面目活画了出来 。 通 过 描 写 人 物 的 眼 形 、 眼光、眼神,在情节发展中自然流露人物的精神和悲惨命运的,突出表现在《祝福》中祥林嫂的人物刻画上。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“ 只 是 顺 着 眼 ”; 而 第 二 进 鲁 家时 , “ 顺 着 眼 , 眼 角 上 带 些 泪痕 , 眼 光 也 没 有 先 前 那 样 精 神了。”当受到柳妈戏弄的蒙骗后,“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”;但在捐了门槛之后,变得“神气很舒畅,眼光也分外有神。”祥林嫂仍没有参加祭祀的权利,也就是没有真正做“人”的资格,“她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,脸色同时变作灰黑⋯⋯”,“眼睛陷下去”;最后变得“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,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”。“画眼睛”,实际上就是要画出人的灵魂。鲁迅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眼光、眼色、眼神前后变化,反映了她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,表现祥林嫂这个人物善良的灵魂,不仅承受了生活灾难的接连沉重打击,而且遭鲁迅小说生动传神的肖像描写艺术王建林064

标签: 鲁迅 人物刻画 传神写照 《药》《祝福》 眼神与精神

左侧宽880
左侧宽880